临期食品市场调查消费者愿买单也会担忧

过了一年多,刘楠还记得,当年她在临期超市花3元钱,就买到了一碗标价20多元的牛肉面。从那之后,她便解锁了“新技能”,成了临期超市里的常客,哪怕在外地出差,也会寻找当地的临期折扣超市来选购商品。几块钱的药膏,不到十元的卫生巾,这些都是刘楠扫货的战利品,虽然偶尔也会纠结这些商品的来源,但很快就会被“薅羊毛”的快乐取代。近几年,类似的临期折扣超市风靡各个城市,和刘楠一样愿意为临期商品买单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多,但让人意外的是,不少临期超市的老板,却觉得经营压力越来越大。有老板表示,消费者对临期商品的概念已不像从前那样敏感,行业的“劲儿”已经过去了。“进店不买就像亏了”在线上线下通过参加各种优惠活动,以最优惠的价格买下最划算的商品,这种行为被网友称作“薅羊毛”。而经常参加“薅羊毛”活动的人,则被称为“薅族”。刘楠就是网友口中的“薅族”成员之一。她在广州工作,还养了3只猫,在发现“临期食品”的奥秘前,她就对各大商超的商品折扣区了如指掌,经常会买一些折扣猫粮。“我曾经在超市冰柜里找到了2元钱的知名品牌酸奶,那款酸奶平时要十多元一瓶。”刘楠说,大概一年前,她路过一家临期商品特卖场时被吸引,之后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临期超市门口的货架上,不少零食只卖几元临期折扣超市中部分饮料价格刘楠记得,她第一次在临期超市花了3元钱就买到了一碗牛肉面,而牛肉面标签上写的原价是20多元。“价格真香啊!”刘楠说,牛肉面的保质期只剩下一周左右,当时她担心不好吃会浪费便没多买,结果第二次去店里时,已经找不到那款牛肉面了。“感觉他们清货好快。”刘楠说,从那之后,她就成了常去临期超市的“扫货一族”,有时到外地出差,她也会找到当地的临期商品销售超市逛一逛。有时她只是想进超市里买一点饼干备着加班吃,但进入超市后根本控制不住自己,零食一包接着一包地拿,每次都要买一两百元才能满意地离开,“本来是为了省钱,结果进店后,感觉都卖得很便宜,不买好像亏了。”除了零食外,刘楠也会在临期超市中购买一些日用品,“9块9的卫生巾,几块钱的牙膏都买过,用了感觉品质都还可以。”不过,刘楠坦言,在临期超市中,不仅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还有一些她没见过的零食和日用品品牌。“我对品牌和日期的要求都比较低,家里稍微有点过期的食品只要没变质,我都不会介意。可能有些人标准会高些。”刘楠说,她曾在临期超市中看到一款沐浴露,包装与市面上的某知名品牌沐浴露一样,但仔细看了发现,这个沐浴露就叫“沐浴露牌”。“第一次看到这些奇奇怪怪的牌子感觉特别搞笑。”刘楠说,在购买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日期,还要认真辨别这些品牌。后来,刘楠搬了家,她经常去的那家临期超市也倒闭了。“我知道后感觉心都裂了。”刘楠说。“感觉划算也会担忧品质”如今,像刘楠一样,愿意购买临期食品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了。连日来,极目新闻记者走访了广州市海珠区几个连锁临期商品销售超市,晚饭时分,不少消费者结伴进入店里挑选商品,绝大部分是年轻人,还有年轻夫妻带着小朋友买零食。有的人怀里抱着四五包零食,还有人拖着装满商品的购物框,晚上9时许,门店的顾客依然很多,店员还在忙着清点货架上的商品。在一家临期超市中,一盒某知名品牌自热火锅只要19.9元,一包螺蛳粉也只要4.9元,一支名牌牙膏只要2.7元。大家耳熟能详的多款网红汽水,大都每瓶不到3元钱,几乎只有外面超市一半的价格……这些商品中,有的保质期只剩下一到两个月,有些保质期还剩一半时间。消费者在临期超市选购商品这些临期超市中,也不乏第一次接触到临期商品的人。田心一进到店里就被超市里面产品的价格震惊了。她和丈夫忍不住感叹:“这个怎么这么便宜?”“这个唇膏只要6.9元,太夸张了吧!”简单逛了一下后,田心买了一支唇膏,付款后就迫不及待拆开包装试了试。而她丈夫则又返回超市挑选零食。“我要安利朋友来这家店看看。”田心说。陈晨也是第一次到临期超市买东西。她本来约了朋友在附近吃饭,等待朋友时她看到了这家店,然后她就完全被吸引住了,一下子买了多元钱的零食和日用品,还花5元钱给猫买了一盒口粮,价格不到平时的一半。“猫粮还有一个多月就过期了,应该不会吃坏我的猫吧?”陈晨像是询问,也像是在回答。她说,看到物价这么便宜时,就做好了一分钱一分货的准备,不过还是隐隐有些担心。而刘楠和田心也同样有这样的顾虑。虽然已经算是一个资深的“薅族”,但刘楠在购物之余也会担心,这些零食的进货渠道是否正规?“店里的零食产品包装完好无损,不像我以前在超市购买的打折猫粮,基本都是因为包装破损。”不过刘楠很快就打消了这种念头,“我信奉‘荷包决定消费’。”行业的“劲儿”已经过了部分临期超市的货源到底来自何处?几名临期超市的经营者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可以在当地寻找临期商品折扣货仓,社交平台上也有很多折扣货仓供应商做广告,加之一些超市老板本就认识产品经销商,如果货品需求大,也可能有经销商愿意供货。不过,多位临期超市的经营者表示,在他们看来,虽然大家对临期商品的接受度变高了,但明显也感觉到临期行业的“劲儿”已经过了。来自黑龙江伊春的沈佳佳说,她之前就是开超市的,最初只是帮一些批发商朋友处理临期商品。大概4年前,她接触到临期超市的概念,也非常看好这个行业,便尝试改开了一家临期超市。“最初过来买东西的人很多。”沈佳佳说,那时他们当地基本没有临期超市,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店。但慢慢地,了解临期食品的人越来越多,当地的临期超市也渐渐多了起来,本地消费者对临期的概念也不敏感了。目前,她家临期超市的生意已不如从前,她已经开始转型卖正常日期的商品。在超市排队结账的消费者“现在我的超市里,临期商品占比大概只有10%左右了。”沈佳佳说。除了竞争对手带来的压力外,沈佳佳觉得经营临期超市面临的库存压力也比较大。“小店还好一点,但竞争力并不强。大一些的门店库存压力会很大。”沈佳佳介绍,以3款售价不到3元的网红饮料为例,如果同样都剩下10天的保质期,那么3款产品便成了自己门店的竞品,消费者选择其中一种,另外两种可能直到过期都无法售出。而过期后,供货商是不会给退换货的,最后只能砸到自己手里。沈佳佳所说的情况,得到了一名供货商的肯定,这名供货商表示:“临期商品没有售后,我们进货自然有我们的渠道。”来自河南驻马店的一名临期超市经营者王强也表达了同样的忧虑。“这行没啥技术含量,开店的人太多了,竞争激烈,所以超市的利润不断被压低。”王强介绍,卖得好的网红商品大家都想要,但供货量不够,供货商就会提价,导致有些抢手商品的进货价比以前的售价都高,“即使价格高了,能不能拿到货,还要看超市老板和供货商的关系。”王强的超市中,除了临期商品,也有不少正常日期的商品。不过,因为他开的是临期折扣店,所以正常日期的商品也会打折销售,这样利润也会进一步压低。“感觉现在不是进入行业的好时机了。”王强和沈佳佳感叹。(应采访对象要求,本文受访对象均为化名)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1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