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洗发水,也没有沐浴露,古人怎么洗澡呢

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zhiliaowuqu/43734.html

正常情况下,对于生活便利的我们来说,洗澡是个很简单的事情,那么在条件不方便的古代,人们是怎样洗澡的呢?

洗澡对于古代人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事,在我国古代,官员们还有专门的休沐假,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我国古代,没有星期天的概念,星期几是从西方传来的东西。

但是休息日这个概念,在我们古代一直存在的,而且古人享受休假的历史比较早,从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休沐”的习惯,所以朝廷会专门安排放假。

一个“沐”字,充分显示出了这个假期的意义,就是定期让官员们洗澡搞卫生的。

《礼记·内则》记载:

“五日则汤请浴,三日具沐。其间面垢,潘请;足垢,汤请洗。浴用二巾,上下绤。出杆履蒯席,连用汤,履蒲席,衣布晞身,乃屡进饮。”

既然是专门放假回家洗澡,官员们肯定就不敢马虎了,毕竟还要继续上朝,万一没洗干净有味道,皇帝怪罪怎么办,所以用什么东西来洗澡就非常重要了。

古代洗浴用品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就是《礼记》中所说的“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淘米水,对于现代人来说,淘米水太常见了,但是在古代,淘米水是一种高级洗浴用品,是生活富足人家用的。

而且在古代,用“潘”给老人沐浴,方能显示对老人的尊重,老人们头、脸脏了用淘米水洗,脚脏了,要烧热水来泡。

第二种:就是皂荚,因为淘米水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也很难得,所以人们就找到更加便宜的皂荚替代,所谓的皂荚就是一种树结的果实,它的汁液具有很强的去污能力。

皂荚可以用来洗头、洗澡,而叶子还可以用来洗衣服,时至今日,有些偏远地区的老百姓,还保留着用皂荚洗涤的习惯。

第三种:就是草木灰,草木灰是秸秆等植物烧成灰烬后留下的灰土,古人会先把草木灰泡在水里,搅拌均匀之后,再涂抹到头发上,可以起到清洁的作用,因为草木灰呈碱性,可以去油脂。

第四种:就是澡豆,澡豆可以说是古代最高级的洗浴用品了,出现在唐代以前,到了唐代进入鼎盛时期,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记载了很多澡豆制作的配方。

有简单普通的制作方法,也有达官贵人使用的十分奢侈的配方,所以是供宫廷、达官显贵、富豪们使用的。

第五种:就是胰子,胰子是古代人们发明的,一种含有猪胰脏和草木灰成分的复合洗涤用品,主要分为有香味的胰子和没有香味的胰子。

在唐代,高级一些的胰子还兼具冻仓膏的作用,可以用来涂嘴和脸,就是电视里经常提到的“面药”、“口脂”。

杜甫《腊日》中有一句“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说的就是,宫中冬天将这些高级胰子发给官员,有点类似于现代社会的节日福利,劳保用品。

第六种:就是木槿叶,这个大多是南方地区的人们使用,古代女子会在七夕节用来洗头,祈求织女的保佑。

通过科学实验证明,使用木槿叶洗头,的确能使头发洗得光滑柔顺,不过随着时间流逝,有许多年轻人不知道。

第七种:就是艾草叶,每当端午时节,人们就会用艾草熬水洗浴,不仅可以起到清热解毒,防蚊虫叮咬的目的,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将艾草插在门框上还有辟邪的作用。

事实上,在我国古代,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人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洗浴用品。

同时,我们还能发现,我国古代人们在洗浴一事上,深受儒家“勤俭节约”的影响,很多洗浴用品都是大自然中的材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