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不了太多,遇到紧急抢险就必须往前冲,这是我的工作。”叶少锋说。
叶少锋是新疆油田公司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项目电站总监,年4月第一批赴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项目的新疆油田公司准东采油厂的电站工人。
由于对当时伊拉克的局势一无所知,他内心十分不安,在去机场的大巴车上,叶少锋给自己的朋友都发送了一条短信:前途未知,家中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妻儿,还望能多照应些。
回忆离开家时心中满满的不舍与心酸,叶少锋抬起头停顿了一会儿:“没办法啊,我自己决定报名的不能临阵退缩呀。”
年4月26日到达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艰苦的生活条件没有吓倒他们:没有桌子凳子,就自己动手用一些废弃的木材制成;毒性强的蚊虫叮的人晚上都睡不着觉,咬了之后也很难消肿,只能等伤口溃烂;一年到头见不到绿菜,夏天主要吃土豆,冬季吃萝卜;水压很低,“好多次刚抹上洗发水或沐浴露就停水了。”
前三个月的时间,他们只有一个很小的房间有网,20多个人都挤在里面抢网,连上网的就欢呼起来:“联系上家人就可以高兴好几天。”说起当时的情景,叶少锋眼睛有些发红。
生活上的艰苦远远比不上工作上的困难:高温、沙尘、设备的全英文操作界面,都对他们提出了挑战。
4月底,叶少锋去现场安装电器设备,由于沙尘暴,室内门窗紧闭,彩钢板的房子又热又闷,他坐到凳子上一会儿全身就湿透了。
“不知道衣服湿了多少次,内穿的小背心脱下来可以看到很多条汗线。”叶少锋笑着说,“但现在我可以在50℃的太阳下徒步两个多小时。”
作为电工需要查看仪表,记录发电参数。机组的参数全是英文,叶少锋的英语基础差,他就把参数界面拍下来,一个一个翻字典查。第一年电站只有两台机组,他把参数记录下来要两个小时,现在有九台机组,他只需要20分钟就可以完成。
(图1:叶少锋检查电站仪表、记录参数)
艾哈代布油田采取工作两个月、休假两个月的工作机制。因为工作环境压力大,在7月21日回国时,他的头发掉了很多,成了“鬼剃头”。
电站的线路好比树杈,有很多的分支,只要一条线路出错就会停电,油田就会面临停产。年春季,电站的33kvAD1线频繁出现线路分支跳闸的现象。当天下大雨,道路泥泞,车辆根本无法行驶。叶少峰和同伴只能徒步两公里,对多根电杆逐一进行排查,出问题的电杆被发现了,问题被解决了,叶少锋的双臂也酸的抬不起来了。
公里的油田线路日常设备维护,正常作业需要16名员工,但这里只有4名员工,所以工作量非常的大。每天凌晨四点半,叶少锋就带领检修人员出发赶往施工现场,检修线路。
(图3:日常对设备进行维护)
6月的伊拉克温度高达50多度,如果不小心触碰到金属表面,皮肤就会立刻被烫伤。登杆测量电杆温度时,需要吊车架起来一个给人坐的地方。“坐在设备横梁上,没过五分钟,屁股就会被烫起很大的一个泡,我们只能蹲着干活。”叶少锋说。
高温、大雨等恶劣的天气并未让叶少锋对工作有丝毫懈怠,检修任务结束后,其他人都回去休息了。为了确保第二天施工现场的安全和质量,叶少锋会自己一个人登上15米的电杆,对销子、螺丝进行仔细地检查。
(图4:叶少锋正在攀登电杆)
天的线路维修,不管现场作业时温度再高,叶少锋都会将工作服穿好、安全帽带好。因为他知道,在这里他们个人的行为代表的是准东采油厂的集体形象。
在国内的供电公司有7个工种,每个人都只从事一个工种。在这里,叶少锋干过电站维修、装配、值班、高压、巡线、架线等6个工种,“每一个工种都需要花时间去学习,现在我可以胜任任何一个工作,在人少活多的情况下,就需要这样一岗多能的工人。”
(图5:电站出现故障的现场应急演练)
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扎实的工作能力,年,叶少锋担任了艾哈代布油田项目电站总监的职位,从一个普通的工程师到总监岗位,更多的是一份责任:“现在职位高、责任重、压力大,24小时随时都可能有电话打过来,特别紧张。”
叶少锋非常注重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他就是想防患于未然,让一起来伊拉克工作的兄弟们都平平安安的。
8年的努力、坚守、奉献,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叶少锋得到了所有人对他的认可和肯定,在他们眼里,叶少锋总是迎难而上,什么都能干。
前两年因为一些人员的调整,电站缺人,所以叶少锋过年没有休假,继续在电站坚守,两年都没有回家过年。原本答应孩子三年就回来的他最终失言了,这一干就是8年。
孩子7岁时,见到他回来脱口而出:“叔叔,啊!对不起,爸爸。”他瞬间愣住了,这戳痛了他的心,“我在孩子的成长中是缺失的,没法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对家庭有很多的亏欠。”叶少锋的声音哽咽了。
从领班到电站总监,叶少锋用勤奋和努力一步步成长起来,面对困难和挫折,他从未妥协,也不会认输。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中,有他依旧坚定的背影。(本文为“新疆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实践课堂——发现·纪录大美新疆”实践成果周丽剡天娇)(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