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箐口村农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每家基本上都有两辆车,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太阳能浴室,浴室里边还带着卫生间,你看洗澡都用沐浴露了,洗头的还用‘飘柔’呢”!漾濞县太平乡箐口村党总支书记苏新良喜不自胜的表情溢于言表。
为精确掌握贫困对象动态管理依据,我们跟随着挂钩帮扶箐口村的杨瑜书记,一大早就循着蜿蜒的滇缅公路,向核桃林间的古村落进发。20公分厚的柏油路缠绕在半山腰,延伸到大山深处。
从县城出发,仅35分钟车程我们就到了箐口村村民议事点,崭新的小洋房顶上盖着青色的瓦片,白色的墙体上绘着彝族的图腾,宽敞的院子是打歌队的训练基地。挂钩帮扶人员杨瑜问:“苏新良,议事点布置得不错嘛,工作开展得怎么样?”苏新良说:“现在得益于扶贫政策,我们的基础设施都改善了,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就带领群众把基础设施管理好、使用好。比如,自来水有专人负责;村前屋后都有专人打扫;每月还召开一次村民小组会议,密切干群关系;现在我们的村子是越来越清秀了。”
苏新良带着我们到了袁天才家里,袁天才看到结对帮扶人员到来,非常热情。庭院干净整洁,房檐边的棚子里停着一辆微型车、一辆农用车,客厅里还摆放着根雕的茶几,家用电器一应俱全,院子里还养着花,在花棚的背后还种着重楼,杨瑜说:“不错嘛,还搞起了庭院经济,种子是买的吗?”袁天才说:“不是,是我从山上挖来的,这些重楼还是能卖个两几万元钱呢。”听到袁天才自信的回答,杨瑜非常高兴。
走进袁天才家的太阳能浴室,果然如苏新良所说,洗发水、沐浴露、牙膏、牙刷等各种洗簌工具整齐地摆放着,在蹲坑旁边的盒子里还放着卷筒纸。袁天才说,现在这种生活,他以前是不敢想。以前家家户户都穷,也没有厕所,早上起床,田里地里都有“方便”的人,感觉相当尴尬;洗澡就更困难了,有的人可能一年也不洗几次澡,也就在天热的时候,用纸裹上一把洗衣粉,到山沟里,从头到脚这么一抹,皮肤上还有烫呼呼的感觉,那山沟水扎得人骨头都是酥的;农户家里脏衣服,臭袜子到处丢。在那个追求温饱的年代,人们疲于奔命,已经讲究不了那么多了。
苏新良坦率地对杨瑜说:“您挂钩的这几年,我们村的产业发展有了质的提升,不再是以前的包谷、麦子种两季,‘种一撇坡收一土锅’的状况了,现在有云新14号等新品种核桃收入,有林下重楼收入,家里还养鸡、养猪......,产业结构调整以后,我们是少苦多收了,像袁天才户,人均纯收入都到2万多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晚饭后还可以到议事点院子里‘打歌’。”“袁天才,你媳妇也是打歌队员嘛?”苏新良问。袁天才笑嘻嘻的说:“是的。以前日子苦顾不上这些,现在好过了,娃娃读书住校也不用担心了,有空就去唱唱跳跳,放松放松。”
在箐口村我们看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惠及家家户户,4G网络已融入了群众生活,电子商务已进入村寨;核桃林间青瓦白墙的院落散发着民族气息。正如古人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经济收入的日益提高,群众的精神生活也在不断丰富,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都有了质的改变。村民更富了,村子更美了。
作者:杨政忠茶绍琴杨洁
漾濞县脱贫攻坚指挥部
往期精彩
1、国务院扶贫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
2、杨健:全力冲刺,精准攻坚,确保如期脱贫
3、动态管理特别报道之⑨祥云县三个机制守住精准脱贫“生命线”
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dljzf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