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牌崛起,宝洁在中国市场,大势已去

决定一个物品是否有用,取决于它是否能带来价值,这个价值是由使用者来决定的,其最终的定价是由市场来判定的。简单来讲,就是一个物品有了市场需求才会有市场价值,只有存在价值才能够被认定、被认同。一个品牌的发展,脱离不了大众的需求,例如一些洗发水、洗衣液、沐浴露等等,这些都是人们的日常所需。如果被问及到对于这些物品最熟悉的品牌有哪些,想必海飞丝、舒肤佳、OLAY、佳洁士等一定是当仁不让的。不过很多人都认为它们是独立品牌,虽然实际上的确是各自运营,不过它们其实都有同一个归属,那就是——宝洁集团。一、市场的需求决定成败说到宝洁集团可能没有太多人知道,它隶属于美国的一家巨头公司,专门售卖日化产品。很多人会对“汰渍”、“飘柔”这一类品牌有些误会,一直觉得是中国品牌。然而真相是宝洁早在年就成立在美国,历史已经相当悠久了。在年的时候,营业额已经达到.84亿美元,员工数为人,在美国世界强当中位列第50名。但从时间年限上来看,百年的历史有如此成就也不为过。不过,虽然悠久的历史长河给宝洁集团带来了财富,可也正是时代的变迁,才让宝洁集团大势已去。从宝洁集团年的财务报表上来看,第四季度的营收为.21亿元人民币,而净利润为.77亿元人民币。然而回顾数年宝洁集团的营收数据来看,这次是近十年来营收最高的一次,而在往年似乎营收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例如年的时候,营收为亿美元的宝洁集团在年的时候下滑至亿美元。截止到年更是降幅22.31%,比十年前降低了亿元。对于年的营收来讲,也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面对疫情人们居家隔离时,对于日化用品的使用率上升,也就间接导致了宝洁集团在今年营收也有所上升。所以宝洁集团的营收突然有所好转,并不是因为宝洁治理有方,而仅仅是因为人们的需求量突然变大,如果需求量回调至正常,宝洁集团的营收还是会回归以往的成绩。那么曾经风光无限,旗下众多品牌对被人熟知,现下怎会落得这番田地?二、宝洁的败笔如果说宝洁集团的成功是因为它的产品具有刚需性,且品牌种类繁多、产品物种也多种多样。那么如今的败笔或许也出在这里,旗下品牌固然种类繁多,可新生代的品牌也不少,再加上现在的年轻人们对老牌子并不是很了解。并且还会购买有针对性的产品,所以宝洁旗下的老牌子在年轻人的购买区域当中就不灵了。宣传手法也从之前的出众,变成如今的小众。那么宝洁集团以往是怎样宣传的呢,其实宝洁集团的旗下品牌大多都是在电视上播放广告,找明星代言。倒回10年前,电视上投放广告还是有人观看的,毕竟当时手机的重要性也并不是那么大。现如今好像人们观看手机的占比更大,电视反而是老年人的娱乐设施了。那么这就导致人们把这些产品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也就是说宝洁集团也偶出新花样,只是人们无从了解,从而错失机会。宝洁集团旗下的品牌们一直与沃尔玛、百货等大型商超渠道进行售卖,然而零售方式的逐渐淘汰,也是沃尔玛有许多店面关闭,宝洁的销售渠道也大受影响。随着宣传推广的方式太过老套了,很多当下的年轻人也把这些产品归置为“妈妈产品”。那么再说一下宝洁集团的管理问题,就像之前所提到的产品太过老套,让人们总觉的宝洁集团旗下的品牌产品还存活于10年前,毫无新意,宝洁集团在公司内部上也出现了人才枯竭的状态,内部无法打好基础,那么外部要如何开展运营呢。三、中国市场成为底线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一切都是能够抢占市场的对手,在自己还走中低端产品时,很多品牌早已另辟蹊径寻求其他出路了。其实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宝洁集团在年3月6日就宣布从巴黎泛欧交易所退市,而早在年的时候就已经将自身缩减了多个品牌。从之前的步步为营,到如今的步步失守,宝洁集团似乎只能用消耗内部来解决眼下的困境。截止到年,宝洁集团已经将多个品牌缩减至60多个,而且留下了很多在中国颇有印象的品牌,例如“飘柔、潘婷、玉兰油、海飞丝、VS等”至于为什么留下了很多中国熟知的品牌,其实除了它们本身价值以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宝洁集团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即便认为中国市场极具挑剔性也不轻易放弃。不仅如此,还加大了宣传力度,连电商的方法也用上了。请来当红明星做代言、直播带货,将国内电商套路玩得很透彻,对于宝洁而言,眼下想要抓住中国市场首先要从创新上面着手。而如此渴求中国市场,其原因无非是因为中国人的消费水平高,需求量大,也就是所谓的“有市场”。既然有市场那就有出路,宝洁集团正面临困境之际,怎么可能会放弃这条出路。所以不断的迎合中国市场需求、迎合国人的需求,达到提升购买率的目的。只不过,中国的日化产品早已经到了竞争白热化阶段,且还有新品牌不断的加入,宝洁能否冲破万难还是有待考验的。四、结语宁愿受众多品牌夹击也不愿放弃中国市场的宝洁集团,一定是因为利益大过于弊端。只不过中国市场里的这块蛋糕能否送进嘴里,还要看宝洁的竞争力有多强。现下的宝洁正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虽然今年营收较好,但和往年的营收相比就如同昙花一现一般。虽然有着百年历史撑腰,但底气始终是自己赚来了,面对时代的变迁,今时不同往日,人们的需求、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如果无法跟上大众的需求,那么面临淘汰或许是时间问题。又或许是等待一个俘获人们购买欲的新品牌诞生,那么老品牌在没有市场的前提下,就只能潸然退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