虱子是从哪儿来的为啥30年前男女老少都长

安徽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39411.html

前言

在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世界下,还有许多低等的微生物以寄生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丑陋的长相、密集分布、抢夺宿主营养、带来多种疾病……长期以来,寄生虫从未给人留下过什么好印象。

谈及最惹人讨厌的寄生虫,虱子一定榜上有名。体虱、头虱和阴虱是三种常见的寄生在人体的虱子,它们会侵占人们的毛发与衣物,一旦沾染上就会在此繁殖,长久定居下来,在人的皮肤上留下一片瘙痒的红肿痕迹。

大约在30年前,虱子带给人们的困恼尤其显著。那时候,人们会注意在头发里寻找虱子卵,市面上流行一种专门用来梳虱子的工具:篦子,它的齿子又密又细,在梳头时用篦子可以把虱子和虱子卵一起刮下来。人们换下来的衣服也格外注重清洁消毒,甚至还在放在阳光下暴晒。

寄生在头发里的虱子便是头虱,头虱只会选择人类宿主,这意味着除人类以外,狗、猫、鼠类等毛茸茸的哺乳动物不会被寄生。这种虱子没有翅膀,不会飞行,但它们有六条腿,腿部末端还长有有爪子,它们便是借助爪子牢固地附着在头发上。

在头皮的任何地方都会存在头虱的身影,但它们最喜欢生存在脖子后面和耳朵周围的头发上,那里是最温暖的地方。

体虱与头虱略有不同,它们将卵产在衣服上而不是人的身体上。体虱也生活在衣服中,觅食时再移动到人体。体虱携带有多种疾病,例如:虱传斑疹伤寒、回归热、战壕热等。

阴虱是一种前腿很大的虱子,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像螃蟹,故又称“蟹虱”。它们也是体型最小的虱子,通常通过性行为传染,生活在宿主生殖器区域的毛发中,可引起瘙痒。

小小的体积,大大的烦恼

虽然虱子的体积很小,和蚂蚁、芝麻差不多,但其惹人嫌的程度却堪称一绝。它们瞅准时机,寄生在人体毛发旺盛的地方,以人血为食。数据显示,这些小寄生虫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人类每年都会面临多达千万个虱子的侵扰。

雌性成年虱子每天最多可以产六个卵,就头虱来说,卵直接产在发丝根部,距离头皮不到6毫米的地方并在此孵化。雌虱会通过一种分泌物将卵牢牢粘在人体毛发上。

大约一周的时间,卵便会孵化,产生若虫。若虫随后会经历三个连续的生长极端,最终蜕皮长大至成年体型。我们的肉眼很难看到这种小型生物,并且,它们的颜色非常多变,包括白色、棕色、褐色、黑色等。

通常情况下,虱子每天要吸血四到五次,它们咬破人体皮肤后会分泌一种物质来阻止凝血。被咬的皮肤会红肿发痒,抓饶时,还很可能会挤破虱子并以此传染病菌。

虱子的一生都是依赖宿主共存的,但阴虱在脱离人体后还能够单独存活3~5天,所以时常会造成交叉感染。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几十年前几乎人人都有的虱子如今似乎已经快绝迹了,我们已经很少在生活中见到虱子的踪影。如今若是想要找出一只虱子来,恐怕要拿着显微镜去寻找虱子标本了。

要知道,早在百万年前,虱子就开始寄生人体,我们的祖先由于毛发旺盛,可谓深受其害。几百年前,欧洲皇室也深受虱子“折磨”,无法杜绝的虱子疯狂咋在贵族之间蔓延,见面互相抓虱子竟然还成了一种社交礼仪。这场持续上百万年的“人虱大战”究竟为何突然终止了?

虱子对于宿主的选择

要弄清虱子寄生人体现象减少得以,首先我们要知道虱子是怎么选择宿主的。很多人以为被虱子寄生的原因是因为自身不爱干净,这绝对是一种常见的误解,虱子对于寄主的选择拥有更关键的因素。

虱子寄生人体的目的就是吸血,所以,宿主血液的可口程度才是虱子的选择标准。此外,宿主的头发是否适合居住也是虱子会考虑的。比如,虱子最喜欢卷发,卷发比长发更是生存;长中发的长度会比短发更容易隐藏,头发茂密的人也比发量稀疏的人更容易长虱子。

此外,女性和小孩也会成为虱子格外青睐的对象。因为女性的头发符合虱子对居住场所的偏好,小孩子则是抵抗力弱,又喜欢聚众玩闹,很容易被传染。所以,我们常常会遇到有人明明非常爱干净也很讲究卫生,但却还是会长虱子的情况。

但对于寄生生物来说,它们的确会更偏好于不爱干净的人。因为勤洗澡、勤洗头、勤换衣物的人会让虱子更难以寄生,选择此类宿主会让它们的生存条件会更加恶劣。

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对洗澡存有一种错误认知,洗澡会导致毛孔张开,引发邪祟入侵。上至皇亲贵族,下至普通百姓,不洗澡就成了一种常态。这也就是导致了虱子的盛行,它们无忧无虑地在宿主身上寄生,后果便是助长了大量疾病的传播。

国外最新研究表明,肆虐欧洲的黑死病很可能与人虱和跳蚤也有关系,它们也是传播这种疾病的一种有效途径。

虱子在人体消失的原因

虱子如今之所以很少在人体有迹可循,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社会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曾经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想要勤洗澡是非常困难的,衣物也是很长时间才会脱下来换洗,旧衣服缝缝补补便又接着穿。

虱子的生命周期大约只有6个星期,卵的孵化和成长也非常迅速,如此低频率的换衣和清洁频率为虱子的生存与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后,国人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随之也极大改善了卫生条件。现在,人们都会经常洗澡换衣,频率可达一周多次,身体的清爽程度和以前大不相同。

这样算下来,不管虱子繁衍后代有多么迅速,这些卵也是无法在这般短的时间内孵化、成长的,虱子寄生人体的数量只会越来越少。

此外,洗发水、沐浴露这些产品的出现和升级,也大大提高了人体的清洁度。对于虱子来说,这些洗护产品就相当于毒药,或许它们来没有来得及演化出抵抗这些化学制品的抗体,便在人体上消失了。

针对人体寄生虫,人们还发明出了许多效果上佳的药膏,就拿虱子来说,使用0.01%的二氯苯醚菊脂溶液对皮肤进行清洗就足以达到灭虱效果;此外,涂擦百部酊也能够有效杀灭人虱,这些衣物对于人体来说都是安全无害的。

如今,越来越讲究生活质量的人们养成了勤晒衣服和被子的习惯,这成为了虱子等寄生虫最后的末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虱子自然无法像当初那般疯狂生长和传染了。

居住条件的改善也是引发虱子绝迹的一大诱因,钢筋水泥解构的楼房很容易抵御害虫的侵扰。也就是说,寄生虫公害会随着文明程度的增加而逐渐消失,因为它们赖以生存的“土壤”没有了,无法再继续为祸四方。

虱子伴随着人类进化

虽然人们如今受到虱子的困扰已经大不如前,但它依然是一种臭名昭著的害虫。你能想象这样一种不受待见的生物,竟然伴随着人类一起进化吗?在科学界,它们可不是不受待见的对象,因为其具有不可泯灭的学术研究价值。

研究人员在许多史前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身上发现了虱子的踪影,很显然,早在恐龙大量灭绝前,虱子就已经存在并且开始活跃。由此可以推断虱子在当时寄主众多,恐龙身上或许也有迹可循。

英美科学家通过研究提出了一种新观点,恐龙脾气暴躁的原因是因为其常年被虱子“骚扰”。大约在万年前,地球还处于恐龙统治时期,虱子就已经开始了进化之路,它们也是恐龙深恶痛绝的对象。

在21世纪,虱子是重要的DNA研究对象,科学家获得了有关人类进化的新发现。寄生在人类身上的头虱和体虱与寄生在黑猩猩身上的虱子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而阴虱与寄生在大猩猩身上的虱子也来自于同一个祖先。

通过发育和共生规律分析,这两个属的虱子是同一个祖先的后代,它们与其共同祖先之间的分化时段在大约为~万年前,这与科学家们此前预测的黑猩猩和人类的分化时间大致相符。

遗传证据表明,人类的祖先在大约~万年前从大猩猩那里传染了阴虱。此外,通过对虱子DNA的研究,还有助于追溯人类发展历史。头虱和体虱之间的DNA差异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证明人类在8万~17万年间就使用过衣物。

就生存环境来说,头虱和体虱具有明显的差异,头虱寄生在人的头皮上并以头皮为食,而体虱生活在衣物上并以人血为食。由于头虱和体虱从它们的共同祖先中分化出来,体虱又需要衣服才能生存,借此可以大致推算出人类进化史上开始使用衣物的时间。

对人虱的研究还可以揭示史前人类的迁移模式。非洲虱子的遗传多样性更多,而这一特性是需要大量时间的累积,以相对稳定的速度推进的。

所以,人类学家认为,虱子和它们的人类宿主最早存在于非洲,并提出了有关人类迁徙的著名的“走出非洲假说”。

历史上,虱子一直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某种程度来说,虱子是当之无愧的“活化石”。这些寄生虫寄生人体的历史极其悠久,携带有人类祖先的基因,可以被当作标记基因,通过研究其演化的历史,得出其寄主的进化史。

结语

虽然虱子现在已经鲜少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它并不是灭绝了。面对这位不受欢迎的“老朋友”,我们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在一些落后的边远山区,或者战乱以及灾难发生地往往仍然会出现虫害。

虱子的危害非常广泛,遍布全球各地。虱子们也在进化,一种“超级虱子”似乎对一些常用洗护产品产生了抵抗力。

美国科学与健康委员会报告说,在美国的某些地区,传统整治虱子的化学产品不再有效,市场上进而诞生了一些更为强效的替代品,例如含有伊维菌素的产品,去针对这些所谓的“超级虱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674.html